雙十一臨近,電商行業三國殺再次上演。從行業格局來看,有人認為,蘇寧趕超京東的概率小于等于京東趕超阿里的概率,但天風證券研究所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卻理性指出:風物長宜放眼量。該報告客觀分析蘇寧可能趕超京東的機會、潛力與布局所在,討論站在當前時點,蘇寧的投資機會。
報告顯示,蘇寧和京東在收入方面的情況,2011年蘇寧大幅超過國美后成為線下零售第一,2012年京東發起價格戰2014年實現反超,到2016年二者收入差距已接近1倍。
圖表1:蘇寧與京東收入比較(單位:百萬元)
報告注意到,2017年開始,研究看見了一些變化:首先,線下門店關閉調整數量明顯下降,2018年預計將實現凈新增店。一二三級市場中(四級市場的易購服務站從2015年開始開店),2016年全年凈關店62家,17H1凈關店23家。疊加蘇寧易購服務站,17H1門店合計4478家;其次,蘇寧收入增長加速,線上增速超過京東,線下恢復同店增長。17H1蘇寧GMV達1044.69億元,其中線下國內收入同店增4.54%,線上GMV500.39億元(含稅,下同),+61.39%YOY,其中,自營收入413.65億元,開放平臺業務(3P)GMV為86.74億元。且818期間蘇寧線上銷售增長263%,線下銷售增長107%。
由于GMV統計口徑差異較大,考慮到目前對于兩家公司而言收入主要都由自營業務貢獻,以自營收入進行比較。京東17H1凈收入1694.28億元,其中,自營收入1551.35億元。蘇寧自營銷售收入808.3億元,約為京東規模的52.1%。從線上自營收入增速看,2015年是一個拐點,至2017H1蘇寧增速都顯著高于京東,這背后既有基數的問題,也有蘇寧線上加大發力的影響,未來蘇寧的收入成長機會巨大。
圖表2:蘇寧vs京東自營銷售收入比較(單位:百萬元)
報告強調,蘇寧和京東的比較并非看空京東,而是旨在客觀闡述和說明當前時點蘇寧可能趕超京東的機會、潛力與布局所在。過去市場擔心互聯網行業的贏家通吃法則下,只有老大與老二,老三沒有生存空間。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自營電商是互聯網+零售,零售是本質,互聯網是工具,地域性和線上滲透率的自然瓶頸決定了零售行業并非是絕對的贏家通吃(平臺可能是)。報告認為,目前蘇寧的拐點已經明確到來,線上線下都實現了可觀增長,線下調整結束進入重新開店和門店形式多元化擴張的良好局面,能夠提供相對穩定的利潤水平;線上一合作阿里、二打通文體會員,預計或將在18H2實現盈虧平衡。趕已經在路上,超在于新零售的線上下結合。
對京東而言,長期是否能實現真正的盈利(指GAAP利潤,報告十分不認可non-GAAP利潤角度,股權激勵屬于員工薪酬,也就是公司必須承擔的正常經營費用),更多取決于其平臺業務能否承擔更大重任。而自營業務或短期內仍然難以看到可持續的盈利(很多人提到Amazon,Amazon在高毛利的虛擬商品銷售如電子書、視頻、會員,京東并不擅長),且目前為止并未看到物流費用的規模效應,因而自營的盈利或主要取決于是否能有效調整產品組合。
報告認為,蘇寧要比肩京東,主要在于收入增長和盈利提升兩方面。收入增長方面具體而言,一是否有足夠多且可能超過競爭對手的新流量導入,二是能否轉化為用戶并產生購買,三是購買頻率能否提升,四是能否實現第三方平臺的有效增長。盈利提升方面,一是看毛利能否有效提升,二是看物流成本能否有效降低,三是看運營費用率能否有效控制并降低。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