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知道的最好的布料使用方法便是將其裁剪成片,再經由絕妙的訂制藝術將其組合成服飾。”
“現代女性的美已不再局限于畫家的畫布之上,她們的身體比畫布更極盡風華。”
以上文字源自一九四四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由伯納德·魯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所主持的展覽——服飾是否現代?(Are Clothes Modern?)。
建筑師伯納德·魯道夫斯基對于服裝形式以及功能性的質疑和反思,啟發了迪奧女裝創意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Maria Grazia Chiuri)對于高級訂制時裝的全新理念,她將其視為藝術并為每個獨特的身體打造量身訂制的服飾,賦予其獨一無二的身份象征。伯納德·魯道夫斯基詮釋了時裝與建筑之間的緊密聯系,兩者都與人體及比例學研究息息相關。追隨這位現代思想家的腳步,瑪麗亞·嘉茜婭·蔻麗在迪奧傳奇宅邸展示二零一九秋冬高級訂制系列。蒙田大道三十號,是品牌的誕生之地,也是每位迪奧創意總監與高級訂制工坊攜手并進的起源。
此系列靈感來自女權主義藝術家潘妮·斯靈格(Penny Slinger)充滿力量的黑白作品,她同時也設計了此次秀場布景——火焰、空氣、流水在相互抗爭又充滿神秘感的由女性建造的宇宙中碰撞衍化。她們肩負著世界的重擔,就像當代女像柱(caryatids)雕塑一般,這些雕塑體現了女性的形態,身披線條流暢的束腰外衣,或是支撐著古代寺廟建筑,亦或是裝飾著某些巴黎風情建筑。正如此系列中的白色連衣裙,黑與白看似兩極卻又相輔相成,瑪麗亞·嘉茜婭·蔻麗探索著黑色的多元化力量。 “我可以寫一整本關于黑色的書,”迪奧先生在他的《時裝小詞典》(Little Dictionary of Fashion)中提到。 “Peplos”是古希臘時代一種沒有明朗結構和剪裁的女性外衣,由身體本身賦予衣服形狀。迪奧先生在其最后的一個系列作品中,回歸這種垂墜飄逸的外衣形式,在時裝與建筑的概念中游走對話 。時至今日,這樣的質疑仍能引起共鳴:“服飾是否現代?” 強調了高級訂制時裝對現代性的質疑能力。
設計一個幾乎全黑的系列,僅以些許色彩點綴以彰顯力量,這是對于高級時裝之基礎的回歸,也是與當代生活方式的相抗衡。黑色要求完美的演繹,而在此系列中它以多樣化的形式所呈現。 每一件高級訂制禮服都仿佛是一個建筑,設計結構賦予了其生命力。“我們不需要一種新的建筑形式,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伯納德·魯道夫斯基提出。基于同樣的概念,這個系列蝕刻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思考,一個對身體、時裝和棲息地的質疑:高級訂制時裝成為了極富創意的實驗場,讓人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服飾及其與時間和空間的關系。
導演艾格尼絲·瓦爾達(Agnès Varda)在巴黎街頭寫意地拍攝她的紀錄片那些所謂的女像柱(Les Dites Cariatides,英文“So-Called Caryatids”,1984),激發了迪奧女裝創意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的高級訂制時裝創作靈感。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