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作為一種古已有之的富貴珠寶,流傳下來已有將近8000年的歷史,這種人文的厚重感與歷史感是其特有的文化價值屬性本身是無價的。玉石承載著過去的文化,為人們帶來了歷史的文明,這種文明影響到全世界,將我們的大國文明精粹滲透到每一個角落。
古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
羊脂玉,這是和田玉特有之美。人們稱其“精光內蘊,體如凝脂,堅潔細膩,厚重溫潤,佩之可以養性怡情,驅邪避瘟,有益于人者,美不勝收。”
和田玉佩戴者非富即貴,這種觀念在中國已流傳有幾千年,古人佩玉用玉者都是高高在上的皇親國戚,即便是在朝諸侯將相或一方巨富,所用玉石成色都會低于皇室用玉,所以戴玉戴好玉在當今社會仍然是富貴與身份的象征。
“璞中之玉,有縱橫尺余無瑕玷者,古帝王取以為璽,所謂連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縱橫五六寸無瑕玷者,治以杯鷺,此已當之重寶也。”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將和田玉作為君子美德的化身,人們默認佩玉者佩美玉者為如蘭君子、溫潤女子,玉石剔除了寶石的璀璨和浮華,保留的是含蓄的柔和與溫潤,是華夏子孫氣質和魅力的象征。
和田玉的材質能夠發氣、可以吞吐,若對準穴位時,能刺激經絡,疏通臟腑,它能隨性而發,與人體的體溫迅速結合,位于人手腕背側有“養老穴”,常佩戴玉鐲,可得到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祛除老人視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氣,養精神。
和田玉用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是眾所周知的事,其實從古至今,和田玉還常常當作情人間表示愛慕的信物。
《詩經·衛風·木瓜》中寫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當中也有寫道:“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其中瓊、琚、雜佩都是玉的配件,在情人當中作為信物贈送。
不少常年佩戴玉石的玉友發現玉石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而且石的吸熱和散熱速度比一般金屬都慢很多,因此在冬天里會發現佩戴過的玉石會很長時間都是溫暖的,在夏天佩戴玉石時又是冰涼舒爽的。玉石冬暖夏涼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人體腕部的神經,提高人體的活動肌能,起到提神、醒腦、明目的作用。
玉石的顏色有很多,不僅能襯托女性傲人自信的肌膚,更顯示出男人渾厚溫潤的氣場,這并非璀璨華麗的珠寶彩石能比。玉石總能在“美”這件事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是自然美與人體美相得益彰的高境界。
人們發現玉石中有十多種微量元素,在佩戴過程中,通過與人體皮膚的接觸摩擦,皮膚可以有選擇性地吸收人體內所缺乏的微量元素,從而達到平衡肌體的陰陽氣血。玉石能養生的功能更體現在它給人的情感寄托與守護上,是一種心靈上的字樣與陪伴,玉石越戴越靈光越滋潤,也是對人的一種回饋。